搅拌机

国网青海电力为青豫特高压工程装上智

发布时间:2023/5/3 0:56:29   
治疗白癜风什么外用药好 https://m-mip.39.net/man/mipso_4790098.html

青海-河南±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特高压通道,也是支撑青海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高速公路”。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特高压建设的全过程中建立支撑现场管理、互联协同、智能决策、数据共享的信息化系统,深化“四新”技术运用,全面提高特高压施工现场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效率,助力项目管理“耳聪目明”。

三维管控打造“智慧工地”

为实现对特高压现场的信息化监管,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特高压现场推进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GIM技术(研发电网信息模型),将软件、硬件、技术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用三维立体可视化对工程项目基地的情况进行直观展示,从而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青南换流站工程GIS对接完成全景

“我们自主研发设计了《基于GIM三维设计模型的变电站精细化施工管控平台》,通过三维模型,对施工情况进行了模拟对比,使施工计划编制、资源配置,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青南换流站电气C包项目经理吴建平说。

除了将施工场内的平面元素立体化,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还在安全管控中引入三维管控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三维沉浸式安全技术交底和培训,并利用安全监控平台对现场重要三级及以上风险作业进行了“远程指挥”,实现了“线上+线下”双监控模式,防患事故于未然。

“全程让参培人员佩戴VR或3D眼镜,以三维立体动画展现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参建人员的积极性被普遍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员安全意识。”电气C包安全总监曹仕奇说。除此以外,安全管理方面还采用了无纸化模拟测试,利用三维管控平台的安规考试模块,将违章行为“演”出来,让参建人员自己发现隐患,自己纠正错误,切实规避风险。

四新技术为施工“加”速度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结合±千伏青南换流站工程实际,以科技主导工程建设,相继使用了人脸识别闸机、全站仪、定位监控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优化了传统方法下的施工过程,有效的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参建员工的操作强度,高效推动了工程建设进度。

据介绍,青南换流站千伏GIS是目前全球最长的GIS设备,为克服青海塔拉高海拔地区大风暴对GIS安装的影响,施工中以设备厂房为核心,从“挡尘、抑尘、去尘、降尘、除尘、绝尘、隔尘”七个方面对GIS安装进行了七级防护,并用“热风炮”这一新设备,预热设备外壁,助力冬期施工,确保GIS对接质量。

国网青海电科院网源技术中心宋晓童正在利用“声成像分析仪”开展千伏GIS设备交流耐压试验声纹检测

在工程建设期间,千伏GIS设备区隔离开关C相内部出现异常振动及异响故障,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立刻使用“声成像分析仪”对噪音信号进行了定位,同时结合红外热成像、目视观察等方法对噪音源进行了图像采集,并根据设备运行参数及相关巡视巡检记录对噪音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就找出了设备缺陷,及时解除了隐患,保障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同时为防止电缆自身发热自燃或外界明火使火灾蔓延情况的发生,工程建设用较以往近10倍价钱引入了一款有机防火堵料,切实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为青南换流站安全带电运行打造了坚固的屏障。

科技创新促“传统施工方式”转变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基建管理全过程,在线路工程创建了1+3+5(1个监控平台、3级管理体系、5大功能模块)的监控管理体系,并对工程设计、进度、安全、质量、技术、档案、物资、环水保为一体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管理。

青豫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期间使用自动上料搅拌车提高施工效率

青南换流站GIS对接过程中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管控作业环境

“这是自动上料搅拌车,它整合了装载机、运输机和搅拌机,在一个人的配合下就能完成传统方式下7-8人的工作,不仅节省了人力,还大幅度提高了效率。”现场施工人员李冰说,这台新设备性能稳定,可以轻松到达复杂地形的塔位,且对草原破坏程度极低,是建设新时代样板工程不可缺少的设备。

除了自动上料搅拌车,线路工程(青2标段)N号基础现场还引入了超声检测技术。“我们让声测管的探头进入桩身内部通道,再利用超声检测法进行密封检测,保证桩内无渗漏点。”项目副总工李军说。

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5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