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搅拌机 >> 搅拌机优势 >> 菲律宾战役,麦克阿瑟将军荣升远东军司令官
我是七哥
年3月10号,日军第十六集团军开进了爪哇岛上的万隆。这一天,既是日军的陆军建军节,也是日军成功夺得荷属东印度的大好日子。与此同时,在印度尼西亚南方的菲律宾正上演着一场逃命冒险。
早在日军大举进攻印度尼西亚的时候,进攻菲律宾的计划已经开始了。日军本间雅晴中将率领第十四集团军,兵分两路,从南北方向夹击菲律宾的美菲守军。与此同时,驻菲美军统帅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立即宣布实行巴丹固守作战计划,即WPO3计划,将美军主力撤回到战略要地巴丹半岛。
(巴丹半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麦克阿瑟的计划中,WPO3计划需要坚守半年时间。为此,麦克斯在巴丹半岛之外的科雷吉多尔岛囤积了吨左右的食物。此外,美军还计划运送大量主食大米到达巴丹半岛,以作军需,但因为菲政府法规禁止外送大米,最终使得巴丹半岛的守军没有屯集到充足的食物,难以长期供养聚集在这片区域的近10万人口。这已经为美菲军队的艰难战争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另外,巴丹半岛虽然在战略上、地理位置上意义重大,但这块区域却是疟疾、登革热病的高温地带,大量士兵、菲律宾人聚集在这里,只会让疾病广泛传播。这对于巴丹半岛的守卫战来说,无疑又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1月2号,日军顺利攻下马尼拉之后,便专心对付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守军。
(侵占菲律宾的日军统帅本间雅晴)按照正常军事思维,日军想要轻松、顺利拿下巴丹半岛的美菲守军,只需要将巴丹半岛围个水泄不通,让食物越来越短缺短缺、疾病在巴丹半岛传播得越来越多,随后时机一到,日军便可轻松拿下巴丹半岛。
但日军没有如此,而是十分着急的,立马发兵进攻巴丹半岛。第一次进攻,日军受挫,而受到日军攻击的美军反而在本土迎来了一个巨大契机——美国当即宣布,驻扎在菲律宾的麦克阿瑟为西南太平洋军总司令,并将麦克阿瑟称为“巴丹的勇士”。如此一来,美军将会受到巨大鼓舞,一扫自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的晦气。
麦克阿瑟也是这么想的,当上了司令的他,对美菲军队的作战坚守的计划更加有信心。但日军接下来的行动,让麦克阿瑟感受到了巨大威胁:日军经历了第一次进攻受挫之后,转而采取封锁巴丹半岛的方式。
很快,食物越来越短缺,越来越多的士兵染上了疾病。除了身体上的痛苦,美菲军队还要忍受日军接连不断的心理战——在巴丹半岛投放美味食物的图片、美女的诱惑照片等等,这让驻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士兵的心理防线一步步崩溃。
接下来的消息,对美菲守军而言,简直更加糟透了。
曼努埃尔·路易斯·奎松总统,十分得民心2月21号,菲律宾美国总督携带菲律宾总统奎松,乘潜艇准备逃离菲律宾。临行前,他们邀请麦克阿瑟的妻子、小儿子一起离开战场。但麦克阿瑟的妻子拒绝了他们,同时,麦克阿瑟向他们送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一份东西最引人注目——麦克阿瑟放了一份遗嘱,以表示自己与巴丹半岛守军共存亡的决心。
最终,备受菲律宾人民热爱的总统奎松跑了,这令驻守巴丹半岛的菲军备受打击,使得被饥饿、疾病摧残士兵士气更加低落;另一方面,司令官麦克阿瑟的决战信心,也给守军带来了一些作战的勇气,要坚持到底。但很快,守军的这份勇气也消失了。
出于政治局势、军事情况的考量,2月22日,美国总统、马歇尔参谋长和陆军部长联合签署一份电报,命令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接任盟军最高统帅的职务。身在科雷吉多尔岛上的麦克阿瑟犹豫了很久,最终决定在“最合适的时间”,离开菲律宾。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麦克阿瑟依旧呆在科雷吉多尔岛上的马林他坑道里,似乎在思考着接下来的道路。忽然一天,华盛顿传来情报,说日军已经获悉麦克阿瑟即将逃离战场的消息,日军可能会采取更加严苛的封锁措施。
不论这份情报的用意与真假,此时,麦克阿瑟已经坐不住了,决定在3月11日离开菲律宾。
3月10号,麦克阿瑟宣布将美菲军队的最高权力,交给下属乔纳森·温莱特少将,随后又将阿鲁巴特·琼斯准将提升为少将。随后,又将自己的一些日用品给了温莱特少将,还表示“我回来以后就提拔你为中将”。麦克阿瑟这番作为,无疑是想让留守下来的部将们继续守卫菲律宾,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但缺乏了真正统帅的美菲守军,也只能慢慢走下坡路了。
乔纳森·温莱特被日军俘虏,自由后见蒋在简单安排好菲律宾的事情后,麦克阿瑟开始了冒险的逃命之旅。时年62岁的麦克斯将这次逃命之旅,称作“一次闷在混凝土搅拌机里的旅行”。
3月11日夜里,麦克阿瑟夫妇、儿子亚瑟、萨瑟兰参谋长等9人和一只被称为“登场将军”的猴子,乘坐PT32、PT34、PT35、PT41四艘鱼雷快艇开始逃命。按照原计划,如果大家顺利逃到卡约列岛,就乘坐潜水艇到达澳大利亚;若不成功,则直接去棉兰老岛,在那乘飞机再到澳大利亚。
12号,9人一起到了卡约列岛。此时的卡约列岛,已经在日军的掌控之下,大家一致觉得选择在这登陆潜艇十分危险,便直接驶向棉兰老岛。但不巧的是,在驶向棉兰老岛的途中,忽然发现了巡逻的日军舰。
惊魂未定的9人,只期待别被发现。此时的日军巡洋舰与麦克阿瑟的鱼雷快艇,只有5英里的距离。但此时的日军巡逻兵似乎马虎了一下,竟然没有发现这近在咫尺的敌军司令官,最后一行9人得以逃脱日军的监控的海面。
接下来,就是与大自然拼搏的时刻了。此时的菲律宾海面极不平静,再加上乘坐鱼雷快艇,这只能让人更加疲惫,甚至晕船,但为了活下来,大家也只能在惊涛骇浪中度过这紧张、又危险的时刻。
经过近35小时的航行,麦克阿瑟一行人终于抵达棉兰老岛。此时的棉兰老岛也不够安全,南部已经被日军占领,北部虽有由2.5万的菲律宾军队守卫着,但日军的强大似乎不容忽视。于是,稍作休息两天,麦克阿瑟一行便乘坐一架从达尔文港口飞来的“飞行堡垒”轰炸机,最终到达了澳大利亚的领土。
经过五小时的飞行,度过火车穿越澳洲茫茫沙漠,刚下阿德莱德火车站,麦克阿瑟便被一群闻讯而来的记者围住了,他们很想看下这位司令官的逃命之旅的意图。麦克阿瑟感觉十分疲惫,似乎也有些明白记者的意图,便说:“我来了,但我将回去!”英文原句是“Ishallreturn”。
(4月9号,驻守在巴丹半岛的守军投降)麦克阿瑟司令官的逃离菲律宾的消息,让美菲守军更加泄气,以致于将他所说的这句“Ishallreturn”英文当作一句很好玩的事情——士兵上厕所的时候,都会说:我去上个厕所,但Ishallreturn;长官也会打趣地说:我们一起去吧,我也会Ishallreturn.
参考资料:《太平洋战争》作者:儿岛襄
《太平洋战争》作者:约翰·科斯特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