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搅拌机 >> 搅拌机优势 >> 铁路盖板箱涵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XX铁路XXX标盖板箱涵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施工准备
设置项目部管理人员专职办公室及住所,并配备办公设施及用品,为便于施工人员就近施工提供安全、且利于休息的环境住宿,同时在施工现场设技术人员值班房一个,24小时提供技术支持。
3.技术要求
3.1混凝土施工要求:
1、混凝土拌和前,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环境条件、工作性能要求等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施工单位测试含水率后提出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每工作班检查不少于1次。
2、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计量系统定期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要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符合设计配合比和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少于1次。
4、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要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时,要在浇筑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
5、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要按施工缝进行处理。混凝土要分层浇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
6、混凝土浇筑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0m,当大于2.0m时,用滑槽、串筒辅助浇注。混凝土采用分层浇注,用插入式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不得碰模板、钢筋、预埋件。每一振点持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明显下沉,不出现气泡,表面出现浮浆为止。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因故停歇时,留置施工缝,并做好记录。
7、新浇筑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
8、湿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在后浇筑混凝土前进行凿毛处理并充分湿润,但不得积水。
9、拆模时混凝土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大于20℃,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
10、混凝土折模后,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前且龄期达7天前,新浇混凝土不得与流动水接触。
11、普通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非受力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得出现裂缝。
12、混凝土结构表面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3.2沉降缝施工要求
1、沉降缝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沉降缝位置、尺寸、构造型式和止水带的安装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沉降缝不得漏水。
4、沉降缝填塞前,缝内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5、沉降缝的表面质量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平整,环向贯通、上下不得交错,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盖板箱涵施工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测量放样:由工区测量队所提供涵洞中轴线控制点、水准点。由涵洞作业队自引附近水准点高程,并报测量队复核查实后,方可施工。
5.2基坑形式
1、垂直坑壁基坑:坑深不超过2m,对于天然湿度接近最佳含水量、构造均匀、不至发生坍塌、移动、松散或不均匀下沉的基土,基坑可采取垂直坑壁的形式。
2、斜坡坑壁基坑:坑深在2~5m以内,土的湿度正常、土层构造均匀,基坑坑壁采用斜坡开挖,斜坡坡度设置1:0.5~1:1.0。
5.3基坑开挖
1、采用采用挖掘机开挖辅以人工修坡清底。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及四周距坑缘相当距离处设截水沟,并沿线路纵向贯通,排入沟渠,防止雨水浸入基坑。
2、基坑开挖后,在基坑边缘顶部预留有1m宽的护道。基坑内如有较多渗水时,在坑底周围设排水沟和集水井,利用水泵排除坑外。
3、黏性土层基底整修,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实,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厚度的碎石,但碎石顶面不得高于基底设计高程。
5.4安装模板
1、模板支立:按照基础尺寸放出模板边线和立模校正线及中心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其结构及各部位尺寸符合施工图及规定要求,模板四周支护牢固,防止浇筑过程中模板胀模、跑模。
2、沉降缝设置:涵洞沉降缝按设计要求采用3cm厚经沥青浸制的木板设置,并固在模板上。
3、在砼浇注前,应清扫浇注面的脏物,并用清水润湿,但不得集水,脚手架必须同模板支架完全断开。
5.5基础浇筑
1、为了确保砼施工质量,砼用装配有自动电子计量装置的强制式搅拌机集中搅拌。用砼运输车运送。
2、浇筑时在结构物整个平截面内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层厚控制在30cm以内。
3、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器碰撞模板,插入下层砼5~10cm,振动时间30s左右,观察砼面不再下沉,气泡不再上冒,表面被水泥浆覆盖,便已振实。每一处振捣完毕后应边徐徐提出振动器。注意不得漏振和过振,防止产生蜂窝和麻面。
4、砼浇注至设计标高后,用抹子抹平,使棱角分明。注意周边预埋与涵洞身连接钢筋,钢筋直径不得小于16mm,埋入与露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0倍,间距不应大于钢筋直径的20倍。
5、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用湿稻草覆盖,使砼表面一直处于潮湿状态,以便砼全部同速凝结,硬化,以免产生干缩裂纹。养护时间不少于7d。当砼强度达到2.5Mpa时,其表面和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用手指按,不粘手,不留下明显痕迹时,便可拆模。同时检查砼表面有无蜂窝、麻面、孔洞、裂纹。
6.劳动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
碎石: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填料,含泥量不大于5%,其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钢筋砼所使用钢筋,其钢号及规格均应符合设计的规定,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标的规定。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在工程中使用前应作力学性能及化学分析复验。钢筋进场后,应根据钢筋的钢号、规格分别存放,不得混放。存放钢筋不得直接接触地面。防水材料及沉降缝所用材料要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涵洞工程配备发电机、旋喷钻机、高压注浆机、砼运输车、自卸汽车、小型震动夯机、挖掘机、电焊机等小型机具设备。
9.框架涵质量验收标准
1、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2、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3、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
4、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5、保护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运输道路、临时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车间,工地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工程安排,均要符合安全要求。
10.1.2工地人行道、车行道坚实平坦,保持畅通。场内运输道路频繁交叉处,必须设有明显警告标志,或设临时交通指挥。
10.1.3各类材料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严禁靠近场地围护栅栏及其他建筑物墙壁堆置,且其间距应在50cm以上,两头空间应予封闭,防止有人入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10.1.4施工现场除应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部位还必须悬挂按照GB—《安全色》和GB—《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夜间有人经过坑洞等处均设红灯示警。
10.2环保要求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严格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彻执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针对工程及环境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保证环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