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搅拌机 >> 搅拌机市场 >> 祖国不会忘记纪念成昆铁路通车典礼五十
▲年7月1日成昆铁路竣工通车。
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也是成昆铁路通车典礼50周年的纪念日。
50年了,50个冬夏春秋,个日月轮回,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打开尘封记忆的闸门,作为曾参加修建成昆铁路的铁道兵第一师建筑给水发电营的老兵们,亲历了那场没有硝烟而又胜似硝烟的战争考验,见证了成昆铁路通车典礼的历史镜头,真是感慨万千!
年7月1日清晨,一阵急促的笛声响彻营区,全连干部战士紧急集合操场,连长冯小牛宣布,接到上级紧急通知,铁道兵政委宋维轼将于上午8时,在广通铁八师大礼堂,慰问驻广通参加成昆线建设的广大指战员。并提出四项要求:1、做好保密工作;2、遵守纪律;3、不带佩枪,武器留营区由专人负责保管;4、保持军容风纪、着装一致。
简短动员后,我连即以四路纵队,高唱着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战歌,徒步行军,向铁八师大礼堂集结报到。
九时许,在师首长的陪同下,宋维轼政委出现在大礼堂,他代表铁道兵党委向驻广通铁一师、铁八师全体指战员致以最热烈的问候,感谢广大官兵的英勇顽强、连续奋战、流血流汗和巨大的牺牲。
他指出,成昆铁路是祖国西南大动脉,是国防战略纵深,这条铁路的修建,对于实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繁荣边疆经济、团结边疆各族人民意义重大。
成昆铁路的建成,是铁道兵全体指战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是铁道兵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它必将载入历史之册……
▲庆祝通车的各族群众。
接见结束后,按照统一部署,我们奔向广通车站。距离昆明公里的广通站,此时已经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驻沿线铁道兵所属部队、筑路工人、民兵及各族群众代表,都整齐有序地进入站台,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一串串五颜六色的气球随风飘动,各族少女腰束彩带、手持鲜花,还有腰鼓、象脚鼓、葫芦丝以及不知名的乐器,令人眼花缭乱,站台上每隔四米摆放着三个瓷盘,盘中散放着糖果、瓜子和云南省特有的春城牌香烟。
“庆祝成昆铁路全线通车”的横幅标语格外引人注目。上午10时许,一列穿上节日盛装的彩车从省会昆明徐徐驶入广通站,彩旗飘舞,汽笛长鸣。
云南省党政军各级领导和各民族代表,透过车窗向广大指战员挥手致意,他们代表着全省万各族儿女衷心感谢人民子弟兵的付出。昆明军区黄副参谋长高度赞扬了铁道兵修建成昆铁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铁道兵在成昆铁路施工中。
他指出,没有铁道兵的流血流汗,就没有成昆铁路的通车,没有广大指战员的巨大牺牲,就没有边疆人民的幸福,是你们用青春和热血染红了战旗,祖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简短的讲话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是啊,绚烂青春之花绽放在边疆,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人民不会忘记我们!
目送着黄副参谋长一行登上彩车徐徐北上,我们热血沸腾,因为,设在西昌通车典礼的总会场,将由国家党政军和各界人士出席,党中央将发来贺电表彰铁道兵参战全体官兵,那又该是怎样的热烈而动人的场景呢!
作为师直属的建筑给水营营部轨道车司机,丰南西河村老战友毕春元,参与了成昆铁路通车典礼的前前后后。
他曾驾驶着铁路轨道车,拉着师部和西南指挥部的绝大多数领导,往返于昆明至西昌金沙江渡口之间,下达命令,作训督导。就在通车典礼的前一天,还在专程就通车安全检查部署......
▲成昆铁路桥隧相连
成昆铁路自四川成都至云南昆明,全长多公里,为国防大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
成昆铁路地质复杂、工程艰巨,全线修建各种桥梁99座,隧道座,桥隧总长.7公里,占全路长度的40%以上,平均每1.7公里就有一座大桥或中桥,每2.5公里就有一座隧道。多数地段桥隧相连,桥隧总长度超过了北京至山海关的距离。
沿线气候条件恶劣,有高达40-50度的火沟,有10级大风的峡谷,有常年积雪的雪山,再加上横断山脉断裂带、地震带、瓦斯、崩岩、泥石流、地下暗河等等,被誉为“地质博物馆”,也是十足的“生命禁区”,难怪外国专家把这里定性为“铁路禁区”。
但是中国人民不信邪,年轻的铁道兵战士用鲜血和生命,硬是在这生命禁区站住了脚,在铁路禁区修通了铁路,创造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惊天奇迹。
▲赠送给联合国的以成昆铁路为主题的象牙群雕。
年,一座以成昆铁路为主题的象牙群雕被中国政府作为礼物赠送给联合国,并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的月岩,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模型一起,被联合国评为“象征人类征服大自然和进入宇宙空间”的三件礼物。
成昆铁路始建于年,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几起几落,原定于年7月1日全线通车的计划落空。年四季度,根据国内外严峻形势的需要,中央严令必须在年7月1日全线通车。
年初,铁道兵参谋长兼西南铁路工程指挥部司令员何辉燕背负军令状,亲临广通,亲自动员,亲临工地督战,一场轰轰烈烈歼灭战打响了,“七一”通车势在必得!
广通机务段是成昆铁路通车的关键节点,成昆全线内燃机车检修的咽喉控制性工程。这项艰巨任务历史地落在建筑给水营肩上,而大厂房基础又是重中之重,一连是全营的骨干,四好连队,急难险重从来挺身。
简短的动员会上,连长冯小牛宣布:一排负责混凝土搅拌备料,二排负责混凝土运输浇注;三排负责开挖基坑、支模板。一场倒排工期的会战大幕就此拉开。
按照工序,基础开挖必先行。行车梁的牛腿柱基础是4mx4mx4m,也就是每个基坑深4米见方,共64方成型,如果用现代工程机械施工,这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的条件,只能是钢镐、铁锹、簸箕和竹筐。怎么办,困难吓不到英雄汉!
十二班班长白印高主动请缨,带领全班第一个干起来。白印高是丰南东尖坨人,入伍前即是中共党员。云南的红砂壤,一钢镐下去,就是一个鸡刨坑,开始大家都铆足了劲,但越是下挖越困难,繁重的体力劳动,巨大的工程量,满手的血泡,大家渐渐力不能支。
特别是下挖两米以后,闷热缺氧透不过气来,工效明显降低。怎么办?白印高现场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在翟荣汉等人的提议下,最后确定实行分组轮换的车轮战法。每半小时轮换一次,干则出猛劲,歇则养体能,工效立马飙升,进度翻番跃进。经验被迅速推广至全营,全班受到营部表彰,白印高本人则受到营部嘉奖。
受十二班的鼓舞,一排备料工作也热火朝天,按照要求,一是计量,二是质量,三是时间。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三班长毕旺臣、毕开久等人发明了木斗计量法,经过反复过秤实验而制作的木斗,既便于操作,又准确无误。
而砂石质量的要求更严,没有捷径,只能原始地水箱过滤和水管清洗。基坑浇注时间性强,必须一次完成,一排全体官兵做到有备在前,冲洗的砂石堆成了两座小山,远远超出一次性保证两台搅拌机连续作业的标准量。且专职工程质量监督结果是,全部合格。
二排负责混凝土运输与浇注,手推式独轮水泥砂斗车是主要运输工具,搅拌机距作业基坑一般约多米,交叉作业的工地错综,为提高效率,保障安全,大家用木板首尾衔接修成了30厘米宽的专用“高速路”,“小车不倒只管走,好坏全靠屁股扭”。围绕“高速路”的大练兵活动也悄然展开。
车轮滚滚、汗水淋漓。装有四、五百斤的水泥浆的砂斗车快捷而有序地倒入基坑。期间,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混凝土浇注不能停。一切行动都围绕基坑浇注而展开,一切作息时间安排都以基坑浇筑为准则。
连长眼熬红了,仍在一线调度指挥;营部技术组直接下到现场指导。伙房由一班变两班、两班变三班,三班又变成流水席。战士们顾不得阴雨骄阳,干脆赤膊上阵。
入夜,整个工地灯火通明,与天上的群星遥相辉映。红旗猎猎,号子声声,一个基坑下来,人困马乏,禁不住倒地便睡。
就这样,大家硬是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基坑浇注,高大的厂房在此基础上拔地而起。“志士豪情在天涯,勇赴边疆报国家······”青春的梦想与大厂房一起,永远地伫立在金沙江畔!
三连三班战士李新斋和李连铁,分别来自丰南蒲台河与李富庄。机务段大会战中,他们的任务是带领全班,搭建20多米高的主厂房脚手架和运料提升栏。
面对每根6米长50来斤重的脚手杆高空作业,从来没登过高的他们,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勇接重担。
先是克服恐惧心理,每天爬高练胆;二是练技,单臂抓杆、撺杆、手脚并用;三练安全协同。一段时间下来,终于能够娴熟地单腿跨马、猿臂长舒、闪展腾挪,练就了一身蜘蛛侠的本领。大家风趣地说:
身轻如燕向天飞,怀抱真功展作为。
扯块白云擦热汗,彩南高处筑丰碑。
三连四班班长李继春,是战地流动红旗的多次获得者,他是丰南柳树圈前村人。他负责大厂房外墙砌筑,大战在即,放弃休假、带领新兵言传身教、解疑释惑,硬是把三个一无所知的新兵带成了技术能手。
云南的红埌砖硬度大,一双老茧磨出了血泡,血泡又变成了硬茧。高空作业的他们在晚霞的映衬下,像一尊尊镶满金边的天神。
二连一排一班长郑立祥,丰南戟门人,是同年度战友中的佼佼者。二排五班副班长陈凤奎,丰南老铺人,在广通大会战中他们成了好搭档。
他们负责大厂区排水沟系统,标宽1米,深1.2米,开沟砌石,抹平防漏,多头接力,终于在雨季前主体完工。
预制板封顶是个危险活,几百斤的顶盖需四到六个人分列地沟两侧,肩抬手托,紧密配合。连长陆知逢把这个任务交给一班,班长郑立祥天生好嗓门,亲自喊着号子,保证步调一致,和谐稳妥,效率倍增,四天任务两天完,且未出任何工伤事故,受到全连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广通机务段成千上万吨的建筑物料,包括钢铁、水泥、木材、砂石料等等,都是一连官兵利用早晚业余时间卸货的,列车一来,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当先,铁皮闷罐车又闷又热,斤的水泥袋扛起来就走。
班长毕旺臣、毕义宽每次都肩扛两袋甚至三袋,汗水遇上水泥,大家都变成泥猴,互相谁也认不出是谁,只有两只眼睛闪闪发光。
抢卸结束,闷罐车内破损和散落的水泥,都是毕旺臣等人扫尾,他嘴边上的口头禅是“这么好的东西大老远运过来,千万别白扔掉”。那时没有什么肩垫、手套、防护口罩类,长年施工,吸进了多少白灰水泥,谁也说不清,也没人在乎。
老天爷好像故意和我们作对,汗流浃背正忙时,冷不丁就来一场瓢泼大雨,还夹杂点冰雹,那种凉真是透心刺骨。
帐篷抵挡不了深夜的严寒,恶劣的施工环境,简陋的施工工具,紧张的施工任务,哪里还顾得上身体防护,又怎么能够防护!
金沙江畔,民谣有云:“早晚穿棉猴,中午晒流油,雨过沟底干,风来石头走。”
吃饭也是不小的考验,“一盆压缩菜,全班蹲个圈,一阵风来袭,沙菜两相掺。”这就是我们吃饭的特写镜头。
在云南驻防施工的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基本上没有吃上过新鲜蔬菜,而压缩干菜、鸡蛋粉、四川榨菜是我们的常菜。
八一过节,地方领导给我们带来了金瓜(南瓜)、萝卜、豆腐,真让我们喜出望外。时间长了,好多人都患上了夜盲症,肠胃病,风湿和疱疹。长时间超负荷的劳作又使体力赤字加码,腰肌劳损、肌腱拉伤如影随形。“比起线路团打隧道,我们幸福多了!”大家经常聊以自慰。
策马金沙万里涛,扪参历井月娥娇。
旌旗指处丰碑起,风采韶华旗上飘。
嘹亮的军歌伴着金沙江水一路奔腾,青春的翅膀与边关的明月比翼齐飞。有谁知道,年轻的铁道兵战士,锦绣生华的神州赤子啊,当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憧憬和虔诚!
年7月1日,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后,建筑给水营奉命调编为建筑给水发电营,紧随大部队挥师武当山。
一连则留守成昆,肩负起机务段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油库油罐的焊接试压任务。营部通讯班班长,丰南蒲台河战友李绍芳从全营角度,见证了一连留守奋战、艰苦卓绝的全过程。
整整一年后的6月30日,全连奉命驶离成昆线,马不停蹄地开赴0里外的襄渝线,又一个机务段大会战在湖北丹江六里坪打响了。
挎起背包走天涯,祖国需要便是家。
钢钎铁镐描红线,碧血丹心筑年华。
五十一年前的年2月,从丰南老铺地区走出去的81名热血青年,他们怀揣梦想,在闷罐专列里颠簸七天七夜后抵达万里之外的滇西高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序列的一员。
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尚且健在或已苟延的55名战友,均已古稀之龄。
已故的26名战友虽身归故里,但他们身经百战,貌似完好的躯体却是生命的严重透支。他们虽未与长眠在成昆铁路的2多名烈士(全线平均约每米牺牲1人)同名、同步、同穴,但他们的信念与血汗早已熔铸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他们的魂魄护佑着成昆铁路的每一根钢轨、每一座桥梁和隧道。
当年受到营连十几次嘉奖的钢铁汉子,全连的机枪手、优秀共产党员、三班班长毕旺臣,肩扛两三袋水泥没能压倒他,但风湿、尘肺、抽筋、肌无力却过早地折磨着他,每逢八一,他都一个人对镜整冠,悄悄地行一个标准的军礼。
病痛加重,他常常边翻阅相册边喃喃自语:“祖国不会忘记我们,人民不会忘记我们。”
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成立后,柳树圈镇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站和民政所派专人来到西河村,送来了退役军人光荣匾,又多次送来了米、面、油和困难慰问金等等,带来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已经卧床不能自理的他,目送客人走后,忍不住鼻子一酸:“祖国没有忘记我们,人民没有忘记我们啊!”
年7月1日
撰稿人:毕开恒、郑立祥、毕义宽
责编:倪文江《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