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机

被嫌弃的60岁建筑民工

发布时间:2023/7/18 14:02:18   

郑新快速路上有一个河南建筑工人劳务市场,每天早上5点到7点,有上万的农民工聚集在市场门口的路旁。

这些人身穿马甲、背着帆布包、头戴安全帽,等着被工头挑选。

运气好的,一大早可以找到工钱不错的活儿,一天的生计就算有了保障;

运气不好的,可能苦苦等上一天。

一般情况下,上年纪的农民工运气都不大好,几乎没有工地愿意用60岁以上的农民工。

前段时间,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地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明令禁止60岁以上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工地上干了一辈子的农民工不解:“明明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能继续干下去?”

1

北三环江山路路边有个小公园,白天有不少农民工驻扎在路边,曹大爷是其中一员。

曹大爷是郑州郊区的,家里的条件倒是没有那么差,出来打零工是闲不住。

以前村里的朋友都一样,坐在家里闲不住,又没有地种,没事儿就一起出去打工。

一直在工地上做了几年的小工,赚得不多但能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逢年过节给孙子孙女买点东西,有病了可以自己掏钱看病,不用伸手找孩子要钱。

说到没有给孩子增加负担的时候,曹大爷语气里带着一股自豪感。

前年曹大爷在工地室外施工时,不小心一脚踩空,直接掉到了十几米的水泥地上,腿被摔断了,工地上一般没啥合同,上面的工头不管不顾,闹了好几次才给了几千块钱的医药费,足足养了好几个月。

那之后,家里人说啥都不让出去打工了,生怕再出事。

不过自己的身体确实大不如以前,村里在喊着打工时便没再跟去,留在了郑州。

曹大爷说平常这边有很多工友,上午基本能走一大半,剩下的要么是年纪有点大、要么是没什么人脉。

打零工同样是需要人脉的,有人脉了能有不少工作找上门来,去年还经常有粉刷的活儿干,但是过年后难找了,有口碑照样不行,可多工地没开工,找不到活儿。

提到有些60岁民工被清退,曹大爷说没听到消息,但已经有人招工看身份证了,60岁多一天都不让去。

马上到60岁了,这几年还有机会再赚点钱,真到了60岁可能钱要更少了。

下午4点半,曹大爷没有等到一份工,准备起身回家。

这样的情况一周能有两三天,但哪里坐着都是坐,明天再来碰碰运气。

2

南四环一路向西,过了京广快速路没多久,路边的土堆上停着一堆电动车,电动车旁蹲着几十个农民工。

靠路边停下后,十几个农民工立马站起围了上来,钱大爷是站最快的。

钱大爷地市过来的,以前在铁路上工作,不是带编制的那种,是拉铁轨的工作。

行驶途中的火车会遇到很多道岔,每一条道岔的轨道去向都不一样,钱大爷干的就是拉铁轨让火车变换轨道。

随着时代高速向前,火车变换轨道不再需要人工操作,钱大爷失业了。

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不能没有固定收入,钱大爷走上了建筑这条路,一干十几年,干过泥工,做过搅拌工,见过工友掉进搅拌机身亡,真的是用命赚钱。

但两个儿子没有一技之长,勉强养活自己,养老指望不上,一家子的生计压在身上,不干这个真不知道干啥。

钱大爷说工地上是有鄙视链的,年纪越大越是被嫌弃。

40岁以下的人最吃香,木工、钢筋工、架子工啥都要,一天能赚不少,钱大爷这种快60岁的很难找,几乎没人要,有活的话基本上都是小工,钱少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搁以前小工都是不错的,可以保证一段时候有收入,这两年小工都没什么人要了,只能在路边找找。

不知道是年龄大了还是工地少了,一天比一天难找。

钱大爷花了块买了一辆二手电动车,每天骑着电动车过来,车上挂着装有工具的袋子,有工作找过来骑着电动车飞奔过去。

电动车在路边停了一上午,钱大爷没有听到好消息,说要回去做饭吃。

没有收入的时候,不敢在外面吃,回去做饭省钱,一个月块的房租压着,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钱还有大用了。

3

午后的河南建筑工人劳务市场,十几个人坐在路边绿化带上,时不时地向北边看一眼,期待有招工的车辆停下。

姜大爷略微有些格格不入,高兴的坐在台阶上喝二锅头。

刚刚把年前拖欠的工钱要了回来,中午还点了个小炒肉盖饭。

年前姜大爷和几个工友去工头家里讨工钱,十几个人站在门口,工头开着气派十足大奔车回家,就是一分钱都不结,搞得姜大爷年都没过好,媳妇治病的药差点断了。

这次工钱到了,留了块,都汇到了家里,媳妇的病不能耽搁,无儿无女不得不担起养家的责任。

姜大爷说工地干活比村里强,之前村里的厂子折一个纸箱8分,一天累死累活赚30块左右。

工地环境是恶劣了些,赚的可比村里多。

不过上一次被拖欠工钱,钱大爷不想找长期的活儿了,放低了自己的期待,能够按日结算工资的工作都愿意尝试一下。

日结的几乎超不过80块,是比之前少,但每天都能拿到钱心里踏实。

姜大爷算了算,运气好的话,一月约摸着有20天上工,一年干天能赚2万,媳妇还在家里种地,秋收了卖玉米,省吃俭用一年还能存下1万,农村的养老钱一个月就块,攒下这1万养老钱很知足了。

姜大爷眼中的幸福是自食其力,不指望别人,这份冬冷夏热、风吹日晒的工作刚好可以满足。

但55岁的姜大爷还不知道,可能过一段时间,这一点“卑微”的幸福将不存在。

4

郑州的东南西北有很多这样的农民工,都在努力的生活着。

年纪大的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还要积极展现自己身体很棒、力气很大。

头发白的,甚至特地去把头发染黑,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一点。

▲南阳路上忙着赶路的农民工

▲坐在马路上等待招工的农民工

▲黄河路上等待招工的农民工靠在电动车上小憩

▲河南建筑工人劳务市场周边大量聚集的农民工

▲南四环路边等待招工的大批农民工

▲农民工标配的二手电动车上挂着工具袋子

这些农民工用一砖一瓦、钢筋水泥,建造了高楼大厦,撑起了自己的家,但新政策(郑州未明确实施,但是实际上已被默许)要抛弃一部分努力生活的人。

这样做的初衷是为了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却断了一些农村老年人的活路,不接地气。

农村的穷是超出城里人想象的,但凡有钱,有谁愿意60岁之后还顶着烈日灼烧抢工期?有谁愿意远离家乡撑着老朽之躯于工地上艰难爬行?

上年纪的农民工没文化、没知识、没职业技能,靠种地勉强温饱,想维持生计只能在工地上干粗活、累活、危险活。

让农民工离开工地,跟“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

谈保护老年农民工该有个基础,让每个农民工都有一条能养家糊口的路,有了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保护。

大多数行业对于年龄的限制非常,上了年纪的农民工除了在工地干活之外,已经难以寻找到其他的出路。

新闻上说,一些仍有务工需求的超龄农民工开始走上转型之路。

可现实是,城市里35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还没转型成功,60岁的怎么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425.html
------分隔线----------------------------